微信扫一扫
巍巍大别山,绵延千里。顽固的穷根,能否在山水开发中斩断?
立足资源、打造特色、精准发力,黄冈探索出独特的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,“十二五”期间带动40万人脱贫。
景区带动
引爆一个点,带火一大片
旅游扶贫,少不了景区支撑。
红安县对天河村、夏畈村,曾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。但随着对天河漂流兴起,村民的光景变了。
2012年,对天河涌来10万人次的漂流大军,也带来多方面的需求。两村与漂流公司协商,在漂流起点和终点规划旅游服务区,将经营场所和项目免费提供给村民经营。
于是,在漂流起点,对天河村建起销售长廊,由村民经营漂流用品和土特产;在漂流终点,夏畈村建起游客服务中心,村民办起洗浴、儿童托管、摄影等多种服务项目。
对天河村支书朱茂爱介绍,他们售卖漂流服、漂流鞋、快餐、玩具,高峰期一个售卖点一天可销售6000元的物品,收入全民参股分红。
同时,漂流河道护滩员、安全员、保洁员、代驾司机、漂流艇转运工等都由村民担任。周边3个村庄90%以上农户吃上旅游饭,户均收入约2.5万元。
2013年,丰太集团投资3亿元打造罗田薄刀峰避暑景区,引来游人如织。周边村民自发建起农家乐、宾馆520多家,其中年收入过100万元的有20家,过50万元的达65家。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开发乡村游,两年陆续建起80多家农家乐,周边200多农户配套供应肉蛋和山野菜,带动3个村300多户脱贫致富。
主体拉动
巧借龙头力,舞活一条链
英山神峰山庄,以“大别山生态农业体验游”为品牌,创造“旅游+农业+健康”复合运营模式,2014年以来,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。
20万游客,要吃要住要接待,临走还要带产品,这就滋生出一条产业链。山庄从附近招聘200多村民,通过培训,既会当服务员,又能当演员,还能做导游员、营销员。员工年平均工资过4万元,200多个家庭由此脱贫。
神峰山庄同时打造绿色食品基地,除建设5个大型养猪场,还在周边的新铺、郑冲、王畈等20多个村,以“公司+基地+种养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定点养殖300户,实施“户户30头猪”计划,户年收入达10万元。
“只有通过市场主体,才能将贫困对象纳入市场体系。”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,“企业带动,群众参与,脱贫才有主心骨。”
红安县城关镇引进中园农业发展公司,打造集休闲观光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“牛顿小镇”,引来人潮如涌。中园以“公司+基地+贫困户”的发展模式,带动周家冲等5个村形成一条龙服务,使416家贫困户、1040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入,人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
特产联动
围绕“旅游+”,拓宽扶贫路
地方特色特产,常常是旅游重头戏。
蕲春是医圣李时珍故乡,蕲艾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近年,蕲春把蕲艾生产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,唱响了一曲精准扶贫的好戏。
该县大力发展蕲艾种植,种艾面积目前达7万亩,艾叶产量达12万吨,县内原料自供率达80%。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32家,固定用工近5000人,季节性高峰用工1.1万人,平均收入超2万元。
随着蕲艾产业的开发和健康文化的传播,艾灸保健养生成为市场消费一大热点。蕲春围绕这一热点做加法,全县发展艾灸养生馆所67家,通过“企校持钩”,培训2200多名灸疗技师前往沿海地区就业,月工资水平均5000元以上。
蕲春顺势推进旅游养生+互联网,全县开设蕲艾产品实体店700多家,在天猫、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320多家。旅游养生搭上互联网快车,去年线上销售额达5.5亿元。
通过“药旅联动”,该县已帮助1.2万户贫困户脱贫。
英山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。该县将茶叶与观光农业种植相结合,吸引游客采茶、制茶、品茶、购茶,去年“茶旅联动”形成产值15.07亿元,成为该县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