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黄冈市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20周年回眸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英山文艺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黄冈市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20周年回眸

转载 王乔2016/01/19 15:15:04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网络 作者:英山网-英山在线|英山生活网|英山信息网 4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     大别山,一座神奇的山;大别山水,一片多情的山水;大别山人,一个智慧的群体。

  20年前,一颗美丽的种子破土而出,黄冈大地吹起了清新之风,与一股股创新之风、创业之风相融相合。这颗神奇的种子就是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。

  孕育着希望,播洒着温情,满怀着期盼。20年来,这颗种子带着责任、奉献和关怀,融入大别山的一草一木,在黄冈这片热土上不断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,温暖着老区人民。

  浸润着关爱之举,感受着温暖之情,体验着富民之乐。20年来,这颗美丽的种子在黄冈这片热土上不断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,与黄冈的跨越发展共生共长。

  市委书记刘雪荣深有感慨:“三下乡”活动给农民送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食粮,送来了先进的实用技术和有益的健康知识。这是一次直接面向基层、倾心服务“三农”的惠民行动,是一场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工作的“及时雨”,必将极大满足老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,给加快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。

  农民期盼已久的“及时雨”

     没有亿万农民的小康,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;没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,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。

  循着这一思路,1995年10月,中宣部、文化部、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发起文化下乡活动,良好的效果直接导致1996年底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的诞生,由中宣部、文化部、农业部、卫生部等10个部门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。

  毫无疑问,基层是最大的受益者。而黄冈,作为一个农业大市,更是受益无穷。

  就在1999年,罗田县三里畈,一场全国性的大型科技活动让这个山区小镇声名远播,缘由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、科技部、农业部、湖北省政府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“1999科技下乡”。当活动现场一个个超大的萝卜、一个个如拳头大的辣椒吸引无数人眼球的时刻,人们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山区小镇和这里独有的温泉。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,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、科技创新之作让三里畈焕发无穷魅力,吸引了万千群众前往。

  无独有偶。麻城市乘马岗镇,大别山腹地的一个乡镇。从1999年开始,麻城市每年借助北京眼科医疗队“对口支援、送医下乡”活动,组织医务人员在乘马岗镇为眼病患者开展义诊活动。17年来,这支来自首都的顶级眼科医疗专家诊治眼病患者4万多人,让5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复明。

  而让人感动的是,这份医者仁心、人间大爱还在全市各地、各医疗卫生单位源源不断地延续。

  市委市政府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的力度空前。坚持每年专题研究制定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,对“三下乡”活动进行安排部署,有计划、有重点、有特色地开展活动。同时,加强对“三下乡”活动情况的考核,将“三下乡”活动内容细化、量化到部门、单位,防止走过场、搞形式。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,“三下乡”活动内容不断丰富,从最初的文化下乡延伸到文化、卫生、科技、教育、理论、司法等多个领域;成员单位囊括了所有涉农部门。

  今年4月23日,罗田县举办的首届农民读书节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期盼技术的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
  在启动仪式现场,河铺镇蛇家山村村民程延书拿着两本实用技术书籍,兴高采烈,“读过药材和食用菌种植技术的书籍,对我发展药材和食用菌生产很管用。”像程延书一样找到实用技术书籍的农民有250多人。

  在“板栗之乡”罗田,送文化下乡每年都被列入文化工作考核目标,进行量化考核。县政府还将补贴资金与场次挂钩,按照每场补贴500元的标准统计场次结硬账。从2012起,送戏下乡补贴资金按照每年12.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。

  而在“医圣故里”蕲春,20年来,李时珍中医药图书馆、县少儿图书馆先后下基层开展各类专项活动20余场,举办“送书下乡”科普书展超过100场。

  书香黄冈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阅读欲望。无论是在铁血红安、杜鹃花城麻城、“李四光家乡”团风,还是在“闻一多”故乡浠水、“黄梅戏故乡”黄梅、“酥糖之乡”武穴,抑或在“茶叶之乡”英山、“国家级湿地保护区”龙感湖,各地流动图书车、汽车图书馆分别开到各镇、各乡、各村,向各个流动图书配送点轮换各类图书,农民“看书难、看戏难、看电影难”得到有效缓解,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
  市卫生计生委在每年9至10月份定期举办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“大型义诊活动周”,全市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踊跃参与,每年到义诊现场的群众近3万人次,发放宣传材料近6万份,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近100万元,群众好评如潮。

  真情付出收获丰厚回报,累累硕果挂满“三下乡”枝头。

  20年来,全市送戏下乡4.1万场;送电影下乡,超过50万场;送书下乡,突破682万册。

  20年来,全市科协系统依托市直42家学会、高校科协、企业科协和50余家团体会员,开展送科技下乡300余次(场),免费送出科普图书万余册,科技宣传挂图10万余份,科学技术咨询上千次,参与的科技工作者达5000人次,科普志愿者近万人次,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。

  20年来,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每年“送医送药送健康”已经成为一种长效机制,他们的救死扶伤和执着奉献将“医者仁心”的光辉形象刻入广大群众心中。

  农业致富之门的“金钥匙”

     送民所需,解民所难。

  在红安,永河镇桃花乡村民程业兵的葡萄园、七里镇陈晓永的养鱼场已小有名气。他们就是县图书馆长期跟踪的种植和养殖专业户,图书馆常常主动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,认真进行记录,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。

  以科技促农富农,提高农民科技素质。程业兵、陈晓永现象只是缩影之一。

 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,田间地头。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(科技特派员)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,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。

  弃教鞭执牛鞭,曾经饱受争议只为回家富乡村的90后大学毕业生贺根,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回老家创业,养黄牛。在自己的家乡罗田,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“傻根”牛肉,建起天然养殖场,发展黄牛1000头,还建起一个屠宰场和一座保鲜室,扩大扩宽黄牛产业产品链,不断做大做强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牛老大”,爱撒这片他深爱着的故土。

  自己先富起来后,贺根联合众多养牛户成立了罗田县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,发展了社员20多个。他包山头,注商标,闯市场。45岁的余科准在外打工做了十多年服装,也回来跟贺根养牛,投资几十万元元,兴高采烈地当起了“牛倌”。

  如今的“傻根牛肉”已经走俏罗田,走俏黄冈,也卖出了湖北。

  现在,每到元旦、春节这样的节假日,全市各地纷纷组织农业、林业、畜牧方面的专家来到乡镇、来到专业村,现场为农民释疑解惑。送技术必须新颖、引项目追求适用、赠物资体现急需,让农民通过“三下乡”活动,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。

  科技下乡带来了致富的契机,英山的科技致富可见一斑。从2003年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制度,截至2014年,英山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50余人,科技特派员网罗产业基地5万余亩,农户5万多户,培训农民20万人次。创办经济实体18家,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1个。实施科技开发项目50余项,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70余项,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。广大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向农户面对面传授技术的辅导员、手拉手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服务员、肩并肩和农民共同创业的领航员。以农业科技园为阵地,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,先后引进推广无性系茶苗、无公害栽培、罗非鱼养殖等40多项先进技术成果,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913元,位居全省前列。

  2014年以来,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877人,其中浠水县张华盖、李保山、胡贤文3名被评为“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”,创办企业91家,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70个,建立专业合作组织111家,实施科技项目181项,新增收入8359万元,推广新技术239项、新品种217个,服务农民14713户,实现增收农民22086户,安置劳动力就业104054人。向上共争取了无偿科技项目资金约400万元。同时,各地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专项贴息资金30万元至100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。市、县两级科技局在科技计划项目上倾斜,组织实施市级县级项目,落实扶持资金400万元。

  20年如一日的坚持“送”与“建”,20年不间断地坚持“常下乡”、“多下乡”,把对农业、农村、农民的关心送到了广大农民兄弟的心坎上。

  农村创新发展的“助推器”

  理念,在这片热土突破;创新,在这片热土澎湃。

  从最初的“天女散花”到今天的“对口帮扶”,改革创新的大潮在这里风起云涌。

  “三下乡”活动给老区人民送来了丰富的物资,也为老区注入了精神动力和创新发展的活力。

  在黄冈,文化自信的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文艺创作风生水起,精品层出不穷,在黄冈大放异彩,同时其影响力不断辐射到市外,走向全省、走向全国,甚至走出国门。

  2013年,《李四光》《东坡》《李时珍》三部大戏7次进京,在国家大剧院、长安大剧院、中央党校等重要场合演出时,场场爆满,获得国家领导人、在京专家们一致好评,成为黄冈新的文化名片。

  2008年和2011年,我市先后派出文化艺术团奔赴芬兰和波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,宣传推广黄冈黄梅戏和民间文化艺术,在对外交流中充分展示黄冈的文化底蕴。

  截至目前,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黄梅戏艺术节,涌现出《李四光》《奴才大青天》《草鞋老太爷》《邢绣娘》《布衣毕昇》《香草》等一批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。黄梅戏艺术节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,在2008年被评选为湖北省十大文化品牌活动。

  文化品牌创建捷报频传,在全省名列前茅。黄冈市被命名为“中国书法城”和“中华诗词之市”。红安县、蕲春县被文化部表彰为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。黄州区(民间绘画)、黄梅县(黄梅戏、黄梅挑花)、红安县(红安绣活)被文化部评定为2014-2016年度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红安县(民间刺绣)、武穴市(农民艺术节、文曲戏)、黄梅县(黄梅戏、黄梅挑花)、团风县(农民画)、黄州区(民间绘画)、浠水县洗马镇(花灯会)、罗田县胜利镇(东腔戏)、蕲春县管窑镇(制陶文化)被评为2014-2016年度“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区荣膺“湖北省十大区域特色文化品牌”,东坡文化获“湖北十大特色文化品牌”提名奖。在2014年第三届湖北省“一县一品”文化品牌创建中,红安“中国将军县·红安文化城”被评定为全省唯一的“优秀品牌奖项目”,罗田“万密斋养生文化”、武穴“禅宗圣山”被评定为“品牌奖项目”。

  科技的创新也不甘示弱。

  随着11月12日黄冈市申报的“大别山黑山羊肉”顺利通过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组的评审,一大批地标产品随之涌现,45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
  黑山羊资源带来了致富商机。

  面对1公斤黑山羊肉能卖100多元的现实,罗田河铺镇槐树店村的贫困户刘国池依靠“政府+金融+保险+公司+农户”五位一体的模式,政策、银行提供贴息贷款,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,全程实行技术保障、保险兜住网底,解决了养羊资金不足的难题。“农民担心的问题,政府全想到了。”刘国池感叹不已。

  时至今日,“三下乡”活动仍持续不断,温暖的春潮澎湃不息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,老区黄冈奋力前行,处处呈现勃勃生机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